傳統底蘊,迸綻新輝!給翰倫學子的一堂特殊網課
2020-09-24 11:18:13
翰倫學校
299
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“根”與“魂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優(yōu)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傳承和發(fā)展的根本,如果丟掉了,就割斷了精神命脈。”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,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,深刻領會其基本內涵、核心要義,對于新形勢下落實“立德樹人”根本任務,引導廣大學生增強“四個自信”特別是文化自信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具有長遠的戰(zhàn)略意義和重要的時代價值。

翰倫文化淵源
翰”比喻翰林,文翰之多若林也。所以“翰”亦代表“文化”。“倫”物之理也?!抖Y記 樂記》“樂者,通倫理者”。倫猶類也;倫言人倫,既體現一定行為準則的人際關系。如“天、地、君、親、師”為五天倫;又如“君、父、兄、妻、友”為五人倫,“忠、孝、悌、忍、信”為處理人倫的規(guī)則。所以“倫”代表了道德。
我校之所以“翰倫”為名,意在詮釋我校辦學“教書育人,樹人先樹德”的宗旨。以“倫”為基,以“翰”固之。言傳身教,授德傅藝,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,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,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,體悟世間更多的“真、善、美”。
八美德 五人倫
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統稱八美德,意思做人的根本,也是我們的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。也是人生的八德: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。出自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”宗圣曾子對孝道家風,家訓

翰倫龍印與智慧之光
東莞翰倫技工學校有兩處標志性雕塑作品,一處為九龍印,另一處為智慧之光。
九龍印構圖巧奪天工。九龍盤于印上,成為印紐。環(huán)視各面皆生動靈活。印底刻有“翰倫美術”四個大字。整塊龍印采用銅鑄,尊貴大氣。最妙之處在于龍印圖像落于百米之外,與龍印遙相呼應。體量之大,氣勢之宏,亦如宏幅巨作置于大地之上,耐人尋味。 “智慧之光”雕塑位于翰倫學校兩棟教學樓中央。“智慧之光”共有三部分,左側為中國古代的畫家、書法家的雕塑,右側為外國藝術家的雕塑,而由中外古今金人們所集合綻放,位于中央的便是“智慧之光”。翰倫學子將于智慧之光的照耀下辛勤學習,成為國之棟梁。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,古老的龍圖騰見證了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歷史美德精神。翰倫學子應以龍的傳人為己任,學習中外傳統偉人思想品德,努力提高自己。

明德強技 創(chuàng)新求實
《論語·顏淵》有言:“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,必偃?!边@個被提煉為“風行草偃”的短語,指的就是道德、文教、良好的風氣對人的影響。家有家風,學校也有校風、學風。好的校風和學風,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氛,創(chuàng)造好生態(tài),能潤物無聲給學生以人生啟迪、智慧光芒、精神力量。
“明德強技 創(chuàng)新求實”是東莞翰倫技工學校的辦學理念,為了讓學生家長放心,為學生創(chuàng)造優(yōu)越的學習環(huán)境,學校實行嚴格的校園管理制度,以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。學校經常與家長聯系,電話或致信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情況。嚴格的管理,使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。學校位于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(yè)園區(qū),校內古木參天,綠樹成蔭,觀荷臺、金魚池、藝術博物館令人流連忘返,藝術長廊、文化雕塑,無不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在這里學習三年,你會更加明理守禮,溫文爾雅。
愛國精神
目前,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國內蔓延,病毒無情,人間有愛,翰倫學子響應學校的號召,充分體現愛國精神,紛紛傳播正能量,以發(fā)朋友圈、拍視頻的方式力挺武漢,充分發(fā)揮 “一方有難、八方支援、眾志成城、抗擊疫情”的團結精神。


